新闻中心
你的当前位置:
分享到:
绵阳理工学校 2018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来源: | 作者:绵阳理工校办 | 发布时间: 2019-01-30 | 143751 次浏览 | 分享到:

绵阳理工学校2018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绵阳理工学校,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纳入国家计划招生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地处中国西部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一中国科技城绵阳,众多科研机构环绕校区,校园周边学术气氛浓郁,背靠教育园区,紧邻西南科技大学。是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校。学校一贯坚持“严管理、强技能、比升学、重就业”的治学理念,依法办学,严谨治学,准军事化管理,教风正,学风浓,校风好,为社会输送各类优秀毕业生学生20000余人,在校教职工100余人。为了适应学校快速发展,学校投入上亿元巨资,打造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准贵族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百余亩,建设总投资2.8亿元,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环境优美,花园式现代化学校。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办公大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学生生活中心等办学条件优越;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室等教设备设施齐全,建有电子阅览室、高铁客仓模拟实训室、汽车专业实训窒、人物形象专业实训室、幼儿园仿真教学实训室、形体训练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机械数控加工等专业实验实训室。

一、基本情况

    1、学校概况

    校名:绵阳理工学校

办学性质:办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占地面4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810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8110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用房面积1200平方米,行政用房面积1500平方米,宿舍面积12000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   9.72平方米。固定资产总8336万元,其中教学设备资产值150万元,实习实训设备资产值220万元,生均教学设备资产值1215元,生均实训设备资产值 1782元。

2、规模和结构

学校共有在校生1765人,当年招生总数850人,毕业生人数277  人。

学校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美发与形象设计、计算机平面设计等专业

3、教师队伍

学校在职职工总数101人,校内专任教师82人,专任教师中,公共基础课教师41人,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师43研究生学历的1人,大学本科6335岁及以下教师52人,36-45岁教师21人,46-55岁教师5学校另外聘请了有行业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兼职教师到校任课  

 4、施设备

学校有实验室及实训基地5个,教学设备及实训设备资产总240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及实训设备资产值1944学校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5249册,电子图书2100册。校园网出口总带宽100mbps,多媒体教室48间,教学用计算机108学校运动场总面积为7500平方米。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思想政治状况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教育厅相关规定,选用国家规范教材,开足德育教育课程。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全校有21%的学生接受了心理咨询服务。

2018年,学校积极申请入团学生342人,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全年有624人次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活动人数比上一年增长了30 %。全校有学生社团6个,360名同学参与了社团活动,比上一年增长了10%。

    课程合格率

全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60%,体质测评合格率达到90%

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

2018年共鉴定140人次,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达 50%以上

 2、在校体验

学校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学、实习实训进行了满意度抽测,测评结果见下表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37.12%

62.56%

0.32%

学生对理论教学满意度调查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32.75%

66.45%

0.80%

学生对专业学习满意度调查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38.19%

61.08%

0.73%

学生对实习实训满意度调查

近年来,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享受快乐。通过访谈,了解到广大师生对校园环境、办公条件、教学条件、校园文化、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等方面均表示满意。

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省资助中心、省财政文件精神和学校贫困补助相关要求,公平、公正地做好中职学生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和学校社会资助的评选发放工作。2018年春季学校共有1174名在籍学生的享受国家学费减免;27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29名建档立卡学生享受建档立卡补贴;2018年秋季共有1722名在籍学生享受国家学费减免;36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其中2018年秋季新办理助学金人数261;4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建档立卡补助。以上帮扶措施最大程度的使经济困难学生得以安心学习生活。

    4、就业质量

学校2018届毕业生277人,毕业后就业(包括升学)277人,就业率为100%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非常满意80%,基本满意为15%,不满意为5%。

.质量保障措施

1、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总体规划,对专业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调整,确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方向,通过企业合作等形式,提升专业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鼓励老师参加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和技师等方面的晋升进修,加大了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2名教师参加了省级以上培训,10名教师参加了市级培训。

3、立足常规,不断完善管理。

教学管理

抓好教学计划管理,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 “四表一志”(校历表、作息时间表、教学进程表、课程表、教学日志),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计划书,明确了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及重点。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制定教务科、专业科工作计划;组织教研活动研究、落实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做好了新学期教材的征订与发放工作。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平时每节课都有专人查课;定期检查备课笔记、学生作业,教师每节课填写班级人员清点表,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认真组织期中、期末考核和质量分析;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了解教学情况,及时纠正偏差。认真统计了教师本学期的工作量,为绩效考核提供了基本数据。

学生管理

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进一步落实《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范学生的一日常规,完善评估考核方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学生的行为习惯评定分数纳入学生考核之中。针对学校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旨在建设“安全文明校园”“依法治校校。学校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听讲座、看宣传片、安全宣传挂图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自护意识,加强安全自护的案例分析。校团委以“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主题团课为核心,构建团员意识教育体系;以一学一助活动为中心,构建班级支部教育体系;以活动为载体,打造共青团活动氛围;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后勤管理

学校后勤在保证常规工作及时完成的同时,努力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在食品安全和校舍管理方面,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对食堂工作把关,做好食堂的清洁卫生工作;重视饮食安全,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不定期检查,杜绝食物安全隐患的出现。

党建工作

学校党支部隶属于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党委,有党员23,2018年开展了系列党建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领导干部理论素养。以建“四好”班子为目标,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中央省市关于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不断加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和管理。

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警示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专题活动,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增强活力。

坚持党员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学校党委始终遵循“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把好“入口关”,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程序,做好今年我校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工作。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的滋生,对有可能出现廉政风险的工作进行了重点监督,迄今为止,我校无一起违规违纪行为。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了“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主党日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专题学习讲座培训活动,增强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四个意识。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自开展校企合作以来,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努力促进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双师队伍、共促招生就业的实现;试行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实习对接生产,最终实现企业和学校合作共赢的模式。

订单式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走向深入,是企业和学校联合对学生实行一站式服务的培养模式,学生选择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就等于有了可靠的就业保证,是就业创业的“通行证”。我校多家公司合作办学,实施了订单培养,使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借助用人单位的资源优势,弥补专业课教学的不足,加速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办学效益十分明显。

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学校根据各专业需求与多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共享实训资源,定期组织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参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学生实习情况

顶岗实习既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安排,又利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是职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举措。学校与  众多企业签定了顶岗实习协议,通过企业专场进校园等形式,组织学生赴合作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实习过程中,通过增强服务意识,规范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力度,使实习收到较好效果。学校还采用回访谈心、电话联系、网上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以及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另外通过协调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告知学生动向,在他们的帮助下共同做好实习学生的稳定工作。以严格的管理、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工作为保障,我校的顶岗实习工作得到了家长和企业的充分肯定。

学校有校内实训基地5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有校外实基地20个,所有专业均有校内外实训场所。学校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见习实习、跟岗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室、实训基地,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实习,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力度。

学校建立了每个学生的顶岗实习档案,为每个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购买了保险,安排实习教师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实习学生的相关活动,关心实习学生的工作、生活状态,要求学生结束实习后,上交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由专业科指导教师给出实习成绩,成绩合格者方认定为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学校的实习工作圆满通过了2018年市教育局组织的检查。

五.社会贡献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172018年,学校为当地主要产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共计50人。

2、社会服务

2018年,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0

六.举办者履责

2018年,四川省财政在保证学校正常经费的同时,安排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顶资金、教学设备购置资金等专项资金,保证了学校的建设需要,同时,学校争取到中央财政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为学校的实力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积极顺应全社会经济发展大势和产业机构提档升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职业学校教师招聘、培养力度。对于紧缺专业的教师招聘,开通绿色通道,逐步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的灵活机制。

七、特色创新(案例)

1、进一步加大招生力度,不断探索培养途径

学校进一步总结最近几年招生工作的成败得失,不断完善招生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认真研究未来的招生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前预谋下年度招生宣传的重点区域、时间、方式,2018年学生招生规模较大突破。

抓好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走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毕业生本人及其所在单位进行调查,为专业和课程建设提供改进意见,为招生宣传提供典型事例。

2“内培外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历来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作为内涵建设的突破口。学校按照“提升素质、优化结构”的思路,通过“内培外引”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双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做法:一是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有关专业的客座教师;聘请行业、企业的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动态、开放的专业人才资源库。三是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要求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锻炼。

3、重视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参与性,培养学生各项素质

学校针对每个专业的技能要求和就业岗位要求,会同用人单位,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专业必须的技能进行了排列,实行了必须专业技能的教考分离,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专业技能参赛和专业技能考证结合起来,确保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能掌握12项专业技能。

学校每年举办全校技能鉴定及竞赛、师生歌咏比赛、秋季运动会、毕业生文艺汇演、企业与毕业生见面会,开展学生书法、演讲、摄影、绘画等素质训练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中展示专业技能、书法、演讲、歌唱、运动、表演等各方面的才华和能力,在紧张有序的技能比拼中显示技术、技能和技巧,显露真活、细活和绝活;在真枪实弹的企业见面会上接受企业检阅,学会推销自己,锻炼求职能力。

八、存在问题及未来工作思路

2018年,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尚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发展不均衡

学校已按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对开办专业进行了调整,明年这项工作还要继续做一些探索和研究。

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学校合作企业数量较多,但真正积极性较高,真心实意接收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能将学生放到生产一线,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生产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企业往往沦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利益难以实现。

教学信息化水平不高

就现状来看,学校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并不高,离学校的预期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化职业能力。

2、未来工作思路

继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各专业协调发展

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老专业课程设置,凝练专业核心课程,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专业竞争力;坚持适应性与前瞻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扶持特色专业,促进各专业协调发展。

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收入,增添活力。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教学、办公、管理数字化。不断整合实验实训资源,重点建设几个设施先进、管理规范、高效低耗的示范性实验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地域、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和技术优势,扩大社会培训,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不断完善办学机制

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流,选派学校干部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为企业(行业)职工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服务,聘请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


招生简章
网上报名
OA系统
联系我们